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

20100513「腦便秘」的成因 –入而不出,創而不作




星期天的晚上,小女兒還沒有做好家課,機械式的抄寫計算她都完成了,只餘下一個寫文章的習作,我催促她盡快完成,她解釋道:「題目太難寫,我想不出來。」我在旁觀察,看她左顧右盼,時而拾起報章雜誌,徘徊於一些平日不看的東西上,時而把弄書包雜物,即使拿著筆定定坐下來,也只是托著腮,仰著頭,良久,還是一個字也沒寫出來,夜色漸深,她愈是焦急,愈想不出來,苦著臉求我幫忙。

我可不能直接幫她寫作呢,我把她的習作簿擱在一旁,換上一疊廢紙,要求她在十五鐘內,不准離開座椅,想到什麼便寫什麼,是否切題並不重要,但是絕不准停下來,直至十五分鐘完結為止。果真,不出十分鐘,她便欣然的告訴我,她找到了想寫的材料。

教授設計多年,經常遇上這些患了「腦便秘」的學生,他們的通病都是「入而不出,創而不作」,閱書報,翻雜誌,多寫意啊!但要下筆,筆桿就像千斤重的;找靈感,想點子,多好玩啊!但要把一個想法化為設計,就總是左閃右避,一遇到少許困難,就轉方向,永遠都在原地踏步。無他的,吸收是無痛的,創作卻要花不少時間和力氣,少點決心毅力也不行。

要減少創作的壓力,最好盡量用較粗和易改的素材和工具。今天,文字處理的軟體,讓我們可以隨意刪改移動文章的內容,寫作變得更隨心所欲。但在設計上,卻不容易找到比手繪更為靈活的工具,不少繪圖軟體如AutoCAD ,都需要準確的資料輸入,這往往成為創作上的障礙;同樣地,要推敲造形,也不要用堅硬昂貴的材料製作第一稿的模型。在創作過程中,不要計較文字手圖是否雅潔,別以為書刋上漂亮的大師「草圖」是真的創作過程,不少所謂「草圖」其實都是在完成設計後苦心經營的。

最後,創作是要踏實地幹,即使起初渺無頭緒,只要不放棄,總會一步一步地走近目的地。記著:

「天才是百分之一靈感,百分之九十九血汗。」-- 愛迪生
「天下事,以難而廢者十之一,以惰而廢者十之九。」--顏之推

「天下事有難易乎?為之,則難者亦易矣。不為,則易者亦難矣。」 -- 彭端淑











20100713 創意人 生意人




國內外不少大城市都大力推動創意產業,視它為解救工資日高、土地日貴的良方,但偏偏創作人談的是理想,講的是藝術,一談到金錢的問題,不但缺乏知識,不少更感到異常的尷尬,但要以創作維生,又怎能不談酬勞呢,以我個人來說,也在努力學習克服這份心理的矛盾。
最近,我的朋友正研究改革開放初期,第一批進入國內投資的項目,這些項目對日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。他選擇的其中一個案例,是我舊公司在南京蓋的金陵飯店,為此我為他約見了當年的建築師和業主。
項目的建築師是加藉日裔的木下一先生,他已年邁八十,但他一直是我最尊敬的建築師之一,除了他曾在國內外設計了不少重要的建築物(如香港中區以圓窗為記的怡和大廈,置地廣場等),得了許多建築獎項外,他在峇里島的 Hyatt酒店也開了以當地建築風格作度假酒店之先河,香港中區半山的登山自動扶梯系統,也是源於他的意念。此外,他為人真誠仁厚,即使退休多年,仍為業界所景仰。
在他的安排下,我有幸首次在他的家中和金陵飯店的業主陶先生見面,他是一位年屆九十三的老人,雖然行動已不太健捷,耳也不甚靈光,但他說起話來還是充滿了激情和力氣,他為我們分享了項目發展的因由,如何出於貢獻家鄉而選擇了在南京而非上海、北京,蓋當時全中國最高的建築物;如何在國內開放改革前,物資短缺、國際視野狹窄的環境下,面對種種挑戰,毫不妥協地蓋出一座時至今天仍不落伍的五星級酒店;如何竭誠與當時的共產地方政府合作,最終項目還獲得合理的商業回報;如何和木下一先生由業主與設計師的關係,最終成為了莫逆之交。
他的故事故然生動有趣,但最令我感動的是,他特意送給我們這些後輩一貼做生意無往而不利的良方忠誠合作,互惠互利。或許,這就是孔子說的「仁者不憂」,以真誠仁厚的心做生意,又何懼之有呢?













20100727 羊城 麗喬加減乘除省時法





麗喬「加減乘除」省時法

不少創作人和我一樣,興趣特別多,膽子也不小,身為兩子之母(屬盡責的一類),除了工作外還擔下責任不輕的公職,既愛說書講學,也愛做研究和創作,人也貪玩得很,逛博物館、看新東西、學新事物當然少不了,最花時間的,還是繪畫這一環,恨不得把所有白天都花在畫室內。朋友常問我何來那麼多時間,我便會回答:「時間是用技術擠出來的。就好像耍把戲的,誰都能雙手拿著兩顆球,但花點心思,便可以多拿兩顆,再有好的技術,便可以同時處理七八顆球,懂得如何把部份事情擱在半空,又適時地處理它們。」無疑,香港的職業女性是非常幸福的,家務有菲傭負責,家事也有丈夫幫忙,但要同時兼顧多重身份,還得好好管理時間,我把我的方法簡化歸納為易記的四個法則:

加法時間是可以一點一滴拾回來的,不要小看午飯後、在路上,又或等待別人的數十分鐘,集腋成裘,加起來一天隨時多出一兩小時來。要進一步提升效率,莫如自動獻身,承擔多點事情,答應了人總不能不做,在壓力下,沒時間也會想出法子來,早起一點,晚睡一點,事情就辦了。

減法要留意身旁的費時陷阱,看垃圾訊息,處理重覆又重覆的電郵,花很長時間在路上去辦很小的事情,買很少的東西,還有許多許多。所以,我一向主張住貴一點也得住在方便的地方;電郵不用每一個都馬上開;教書、學東西,盡量找接近自己工作或居住的時間和地點,以便與平日生活結合起來。要常存防範的心,不讓時間無辜溜走。

乘法怎樣安排可以一舉數得呢?教自己不熟悉的科目,便可做到教學相長;不太遠的距離,以步代車,既可避開交通又可強身健體;帶孩子出席大人的場合,既可親子又可讓他們增廣見聞。花點心思和創意,把不同的事情結合一起來做,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除法做事前,先問事情是否一定要做?又是否一定要自己來做?時間管理書籍都提省我們要把時間花在「要務」而非「急務」之上。人事管理書籍也強調要學會用人,雖然有時教別人做比自己來做還要花更多的時間,但別人學會後,省下來的時間絕對是一項高回報的投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雖然在時間管理上,我好像已不賴,但始終,若只能停留在以自己為單位,窮一身的時間,可做的也非常有限,所以我正努力學習,由更好地用時間,邁向更好地用人,在更高的槓桿點上,發揮團隊的力量。



見、觸、思 的開始

我第一次用這三個字最先是我在2002年為建築師學會辦的展覽,展覽在香港藝術中心,主題是「建築以外的建築師」,是一個很低成本的製作,不用場租(因為是楔期),做最平的開幕禮,找來藝術中心現成的金屬箱,由建築師翻成見觸思,因為作品都是建築師的見聞、感觸、思想的投影。之後陳翠兒問我,能不能用來作為我們一本書的名稱,之後劉秀成教授又問我能不能拿來作為他報導議員工作的刋物名稱,我當然覺得沒問題,這些字由不是我所專有的,別人欣賞自己的創作,更是一種光榮。

現在我又再用這三個字,來歸納我那些隨心隨意,故亂發表的雜散文章。

我設計的展覽開幕儀式- 由建築師轉成見觸思